这套书是专门为小学生编著的。这套书既包罗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如唐诗、古诗词、寓言、成语等,又有小学生喜欢阅读 的智慧故事、神话故事和发明故事;既有身 边科学,又有安全常识。我们编写的目的就是要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开拓他们 的知识视野,促使他们全面提高文化科学 素养。 这套书将小学生应了解 的知识同他们的阅读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知识 丰富,结构合理,使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拓展想像思维和创造思维,培养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这套书不单给文字注上了标准的汉语拼 音,并且还精心设计了“启智门”和“成长训练 题”等内容。其中,“启智门”里的知识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能使小学生容易理解并深受启迪;“成长训练题"是为了考查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精心设计的,针对性强,寓教于乐。 希望这套书能得到广大小学生及其老师、家长们的喜爱。
内容简介:国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它是历代文人的思想精髓,历经了千百年的沉淀,一字一句中所蕴涵的力量已超越了文字本身。这套《青少年必读国学经典》,目的在于指引青少年迈入经典国学的殿堂,让青少年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大放异彩的文字在孩子们心中如鲜花般怒放,让每一个人都趋善向美,让更多人懂得谦恭有礼的文明大义。
王炎(1138—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宋史翼》有传。炎与朱熹交谊甚笃。有《双溪集》十七卷,词有《双溪诗馀》一卷。
雍裕之(约公元813年前后在世),唐朝人,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 艺文志》传于世。
李约(生卒年皆不详)字存博,自称萧斋。官兵部员外郎。其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存诗十首,皆是不错的作品,其中尤以《不雅观祈雨》为最善。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李绅(772—846),字公垂,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悯农》诗两首,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陆龟蒙(?~公元881年),苏州人,是唐朝的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江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作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有《稼轩长短句》。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韩翃(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军事理论家,曾经为《孙子兵书》作注。诗风清隽,思想深厚,咏史诗多有翻案之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王禹偁(954—1001),宋代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出身贫寒。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及第,历任右拾遗、礼部员外郎等职,直言敢谏,不惧打击。晚年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存诗580余首。《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秦不雅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文学家、词人。秦不雅观才气很受苏轼的称赞,创作成就也很高,尤其擅长写词,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有《淮海集》。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本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作品集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仕途不顺,沉沦于下僚。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如《调笑令》。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本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本身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有《王右丞集》。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多是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哀思,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高适(700—765),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系河北景县人,官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本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遂为丹阳人。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人。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早年受儒道思想影响较深,思想驳杂。作品风格浪漫潇洒,狂放不羁。为人豪爽,善饮酒,诗作中多有大醉时写的。诸体皆通,尤其擅长古体歌行,影响后世深远。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有《王子安集》。诗风俊朗,对于改变初唐诗风有重要影响,散文《滕王阁序》是传诵的名篇。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官嘉州刺史,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有《岑嘉州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朝彭城人,本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其诗歌吸收民歌营养,清新俊朗。
王昌龄,生卒年不详,京兆万年人,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王曾任江宁丞)”之称。出身贫寒,行为疏放,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诗歌多边塞与闺怨之作,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雍陶,字国钧,唐代成都人。工于词赋,一时名辈,咸伟其作。然恃才傲睨,薄于亲党。自比谢宣城、柳吴兴,国初诸人书奴耳,自负如是。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李觏,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他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诗歌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本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作品集为《柳河东集》。
刘皂(生卒年不详),唐代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贞元间(785—805)在世,身世无可考。《全唐诗》录存其诗五首。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当时中央音乐机构)。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张继(约756--约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马致远,大都(今北京)人,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散曲集《东篱乐府》,杂剧《汉宫秋》为其代表作。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山人”是对隐士的称呼)。曾隐居鹿门山。有《孟襄阳集》。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原名朱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本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恢复范姓,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文武全才,诗文兼擅;驻守北方,被敌方誉为“范无敌”。一生奖掖后进,对欧阳修影响很大。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来不幸去世。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仅10首。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本籍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韩氏,唐代宫女,生平事迹不详。“红叶题诗”一事详见于宋代传奇小说《青琐高议》。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著名诗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创作“新乐府”,并称“元白”。作品集为《元氏长庆集》。
司马札,唐代诗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均不详。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生卒年均不详。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温庭筠 (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有集《金荃集》。
冯延巳 (903--960)别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力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施肩吾(780-861),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今浙江省富阳市人。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觉继承韩柳古文运动的传统,主张文学革新。一生奖掖后进,为世所称,影响深远。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唐朝余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身世不成考,诗传于世仅《春怨》一首。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因所作《青玉案》词中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句,为世称道,号为“贺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