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隶书,首先按本书列举的楷隶对照的方法,从点画形态、运笔法势和结构特征等三个方面,区别楷、隶书体,注意书写法式方面的异同变化,以免产生楷隶混淆,泾渭难明的笔误。同时,还须严格、耐心地按先“摹双钩得笔法”,后“摹单钩明结构”的习字要领,以及“先摹帖,后临帖”,“先照临,再背临”的习帖方法,心临完本书选定的三种汉隶范字,打好运用方、圆笔法书写隶字的“入门”根基,为日后“出帖创新”做好前期准备。不要急于求成。要功到自然成。
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罗结构、笔画的写法)而独立的形式,已经完全形成。所见有代表性的例如本世纪出现于西陲流沙中的西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成帝河平元年(前28)、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年(14)的书简、乐浪汉墓出土的西汉平帝元始四年(4)、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的漆盘上的铭文等等,不单结构全变,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近篆体的直垂形大大不同了。
相像的字形还能在东汉的碑刻中见到很多。最着名的如桓帝延熹八年(165)的《华山庙碑》、灵帝建宁二年(169)的《史晨碑》、中平二年(185)的(曹全碑)、又三年(186)的(张迁碑)等等,其他不再一一例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