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车身结构:
1.1 车身分类:
一般来讲,比力明确而又合理的分类形式是从结构和设计不雅观点出发,
按车身承载型式来分,可将车身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承载式三大
类:
1. 非承载式(有车架式)
一般,货车(除微型货车)、大客车、专用汽车和大部分高级轿车上都
装有单独的车架,车身上的载荷主要由车架来承担,但车身仍在必然程度
上承受由车架弯曲和扭转变形所引起的载荷。
2. 半承载式
半承载式是一种过度型的结构,车身下部仍保留有车架,不外它的强
度和刚度要低于非承载式的车架,一般将它称之为底架。它之所以被命名
为半承载式是出于以下考虑:让车身也分担部分载荷,以此来减轻车架的
自重力。这种结构型式主要表现在大客车上。
3. 承载式(无车架式)
承载式车身无车架,车身的强度和刚度通常主要由车身下部来予以保
证,一般中低档轿车车身属于承载式车身。以 S11 车身为例,如下图所示:
(少图)
1 / 39
其前端由两根前纵梁、前围板,轮罩形成一刚性较强的框架;车身中
部、后部由左、右侧围(包罗顶梁、门槛梁、A 柱、B 柱、C 柱等)和地
板、顶盖和后备门框等构成的盒形结构
随着立体交叉道路和高速公路的普和,轿车车速不竭增高,在轿车轻
量化的同时,还必需从庇护乘员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来仔细研究车身的结
构设计。一般车身结构分为刚性结构和弹性结构,如果在车身前部和后部
均为弹性结构而中部为刚性结构的情况下,就能确保乘员安全。所以,在
车身开发的前期阶段,CAE 分析尤为重要。
1.2 车身结构:
车身总体尺寸和形状以和承载的结构型式确定后,即可着手进行细致
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设计车体结构大致按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整个车体应由哪些主要的和次要的构件组成,使其成为一
2 / 39
个连续的完整的受力系统;确定主要杆件采取怎样的截面型式-闭式的或
开式的。
2)
确定如何构成这样的截面,截面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密封
或外形的要求,壳体上表里装饰板或压条的固定方法以和组成截面的各部
分的制造方法和其装配方法等。
3)
对各个截面的初步方案制定以后,可以绘制由一个截面过渡到
另一个截面的草图,杆件连接结构草图以和与此同时所形成的外覆盖件
(壳体、蒙皮)草图。
4)
将车体分成几个分总成,例如 S11 可以分为四门两盖、底板、
发动机舱、侧围、顶盖、后围等;按分总成着手划分壳体进行分快,并在
主要的大型冲压件间的接缝处划线和注明连接型式,以便与制造部门进行
商榷。
5)
6)
同时进行应力分析计算。
进行详细的主图板设计,并画出零件图。
车身骨架设计应满足车身刚度和强度的要求。刚度不足,将会引起车
身的门框、窗框、发动机舱口和行李箱口的变形,车门卡死;低刚度必然
伴有低的固有振动频率,易发生结构共振和声响,并削弱结构接头的连接
强度;此外,还会影响安装在底架上底总成底相对位置。而强度不够则将
引起构件出现裂纹和疲劳断裂。
在进行上述具体设计前,首先要了解对车身结构设计的要求以和如何
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还是不太成熟时期可以借辨别的车型上的积累的经
验,下面以 S11 为例分段介绍。
3 / 39
一:杆件的设计:
在设计车身时,都要认真考虑杆件的设置。骨架杆件可分为三类:
1)
功能所要求设置的,如门柱(A、B、C)柱、窗柱、门槛、
门框上横梁等、
2)
加强用的,如悬置处设置的加强板,门、盖铰链处的加强板,
锁扣处的加强板等。
3)
为安装附件而设置的非承载件,如顶盖上为安装天窗而设置
的框架等。
显然,1)、2)类是车身的主要承载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
度,并构成一个连续完整的受力系统。
S11 车身为承载式轿车车身,其骨架见下图(车门后面介绍),
车体骨架结构分为车身下部总成 1、侧围总成 2 和顶盖部分 3 等。
车体的纵向受力元件为前、后纵梁(在发动机舱和后底板总成里)、
门槛(侧围总成和底板总成里)、侧围上部等,纵向受力元件是前挡
板(发动机舱内)、前后底板横梁、顶盖横梁、后围板等。
车身下部总成又可分为发动机舱、前、后底板、后围板等四块,
其中发动机舱主要由前纵梁、前围板、轮罩等组成,这部分承受比力
大的集中力,如发动机、散热器、发动机罩和前减震器的支撑反力等,
而底板部分主要承受分散在底板上的力,如车体自身重力、乘客重力、
车门重力等;以和承受油箱、备胎和行李的集中重力等,因此,车体
结构中易出现载荷分配不均衡和刚度不适应载荷要求的情况,这将影
响系统的总变形。
现在的发展趋势是扩大车身光照部分的总面积,所以必然要减
小腰线以上支柱的截面;考虑到提高空气动力性能的要求,前风窗支
柱后倾角更大了;因此,为加强支柱,出来采用闭口截面外,在风窗
支柱和车体前围侧板之间采用了上面与风挡柱连接,下面与侧板连接
的加强板;此外,还必需通过仪表板支架和风窗上横梁加强摆布支柱
的横向连接,S11 正是这一点的表现。
二:杆件截面形状与刚度的关系:
薄壁杆件的截面形状对其截面特性有很大影响,与刚度有关的
5 / 39
截面特性是弯曲惯性矩 I,扭转惯性矩 Jk 等。
薄壁杆件的截面形状可分为闭口和开口两类,他们的截面特性
有较大不同。例如,对于闭口截面,扭转惯性矩 Jk=4As×As×t/s,
式中 As 为板料厚度中线所围成的面积、可见,中线周长 s 必然,材
料厚度 t 必然,抗扭惯性 Jk 与 As 的平方成正比,而截面形状无独立
意义,所围面积大小则很重要。圆形截面对抗扭最有利。矩形截面中,
正方形抗扭能力最高,当矩形两边之比 h/b>2 式,扭转刚度明显下降。
下表为材料面积 A 相等(周边的长度 s 和料厚 t 均相等)而形
状不同的截面特性的比力示例。表中别离表示对主惯性轴 y 的抗弯惯
性矩和抗弯断面系数,Wk 为抗扭断面系数。
注:表中各截面参数的数值是归一化后的数值 ,即别离以三种截面
的最大值为 1
可见,在材料面积 A 和壁厚 t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闭口截面的抗弯
性能稍次于开口截面,但闭口截面的扭转惯性矩要比开口截面大多
了。
因此,从提高整个车身和构件的扭转刚度出发,宜多采用闭口
截面,但是还需要考虑构件截面的其他因数,如结构功能、配合关系
以和制造工艺等等,因此,实际车身骨架构件的截面形状往往是比力
复杂的。
以 S11 侧围为例截面形式如下:
7 / 39
S11 为承载式轿车车身骨架截面示例;为了提高扭转刚度,几
乎都采用闭口截面。
当对车身骨架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后,可按照计算得
到的内力分布情况,适当调整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三:骨架结构中的应力集中:
当受力杆件的截面发生突变时,就会由于刚度突变引起截面变
化处应力集中。在经常承受交应变应力的汽车车身上,应力集中可能
诱发进展性裂缝,导致疲劳损坏,甚至断裂。这是车身结构损坏的重
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结构设计时要避免截面急剧变化,特别是要注
意加强板和接头的设计。
S11 就曾出现此类问题,如图所示为 S11 的后底板后横梁横臂
板,在应力集中区由于设计了过渡台阶面且翻边正好到台阶面处,导
致此处应力集中在路试过程中疲劳损坏直致断裂,
8 / 39
应力集中区
因此在后来的设计更改中更成下图,在应力集中于减缓台阶面
加长翻边距离且加宽件的截面宽度等等,避免产生应力集中使应力均
匀写,
在车身上又很多受有集中力需要使用加强板的部位,如固定车
门铰链的地方、悬挂把持踏板处等。但是应合理设计加强板的大小和
厚度。加强板太小,则不足以将集中载荷通过加强板分散到较大的面
积上;加强板太大,则会增加质量,一般加强板的厚度比加强件的板
料为厚,但厚度不宜相差悬殊,不然,不仅咱加强板边缘由于刚度突
变会引起集中而出现裂纹,并且对焊接强度也是不利的。如 S11 安
装前门铰链部分外板为
0.75mm
安装板为 0.9mm,加强板为
1.5mm
9 / 39
在设计车身时,承载杆件上需要开一些孔洞,以便安装各种导
线、管路和机构等。显然,由于这些孔洞将产生应力集中,应尽可能
将孔位选在应力较小的部位。此外,开一个大孔比开数个小孔应力集
中更严重。
在设计 S11 车身初期,犯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错误,只是借辨别
的车的现有的经验,未对车身骨架设计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所以有
部分车身件在路试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左悬置支架的断力,上面所说
的后底板后横梁横臂板断裂等。
所以在对车身骨架设计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后,能得到内力分
布情况,适当调整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四:门、和盖的说明
2.
断面图:(可以在门、盖里说明)
重要性:车身断面图是车身设计人员不成缺少的必修课,从断面图可
以很清晰的反映车身各个部分的结构,件与件之间的搭接关系,怎样才能
准确的画出车身断面图(仔细的不雅观察车身结构和多练,熟能生巧),哪几
部分的断面图是重要的(四门两盖压合边,四门与侧围,两盖与顶盖、侧
围等等,其实车身各个部分的断面图都是很重要的),
3.
S11 冲压用材料
3.1 冲压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一) 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小,材料易于变形,当压缩变形时,不易起皱,对弯曲
变形,会弹性小,即贴模性和定型性好。
10 / 39
(二) 屈强比
屈强比越小,即材料易于塑性变形而不易拉裂。
(三) 伸长率
伸长率表示板料产生均匀变形的或不变的塑性能力,直接决定伸
长类变形中的冲压成型能力。伸长率是影响翻孔或扩孔成型性能
最主要的参数。
(四) 应变强化指数 n
n 值越高,表示钢材在成型加工过程中高变形区强度较高,变形
较易传播到领近的低变形区,从而应变分布较为均匀,减少局部
变形集中的现象。n 值对于拉胀成形尤为重要。
(五) 塑性应变比 r 值
由于冷轧钢板各方项性能不同,r 值代表钢板拉伸时,宽度标的目的
和厚度标的目的应变比值。R 越大,表示材料越不易在厚度标的目的发展
变形,深冲性能越好。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力学性能,常见的还有杯突值( IE)和烘烤硬化
值(BH)。杯突值用于评价板料的拉胀形能。杯突值越大,拉胀形能越好。
烘烤硬化值是指试样进行拉深后 170 温度下保持 20 分钟时屈服强度的上
升量,是烘烤硬化钢的主要性能之一。
3.2
S11 冲压件用的材料
(六) 深冲钢板,又称深冲级普通强度冷轧钢,包罗 ST12,ST13,ST14
(ST1405,ST14F,ST14HF)。
11 / 39
ST12 又称铝镇静钢,具有必然的强度和好的塑性。用于汽车水
箱外壳等一般成形加工。
ST13 和 ST14 又称特殊镇静钢,即非时效钢。这种钢与 ST12
比拟力,冲压成形后,零件表面不产生滑移线,即冲压件
表面质量较好。ST13 常用于汽车门窗等冲压成形的加工。
ST14 常用于汽车油箱等深冲压成形加工,ST1405 中 05
表 示 钢 的 表 面 质 量 较 好 , 没 有 划 痕 等 缺 陷 , 而
ST14(F/HF),F 表示复杂拉延级,HF 表示很复杂拉延级。
(七) 高强度钢板,又称深冲级含磷高强度超低碳镇静钢,包罗
B170P1 和 B210P1。
由于该钢板中加入磷,由于磷具有很强的强化能力,约是硅的 7
倍,锰的 10 倍,所以要获得同等强度,只需加入少量的磷即可,
同时还避免由于加入大量的硅与锰而带来塑性和延伸率的降低。
另一方面,该钢中的碳含量很低,提高了钢的塑性和延伸率。所
以该类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和高的强度以和具有烘烤硬化性
能。
(八) 超深冲钢板,又称超深冲高强度超低碳 IF 钢,指 ST16,ST1605。
由于该钢中加入了强碳,氮化活物,固定了钢中的碳氮原子, 故
该钢又称无间隙原子钢。该钢具有非常好的冲压性能以和具有好
的烘烤硬化性能。
(九) 烘烤硬化板,又称超低碳烘烤硬化钢,指 B140H1,B180H1。
该钢在冷轧退火时,碳氮原子以间隙固溶存在,当预变形后高温
12 / 39
时效处理时,碳氮原子向位错处聚集钉扎,提高了材料的屈服强
度。故该类钢具有良好烘烤硬化性能。钢板在冲压成形前既有较
低的屈服强度,经拉深变形或冲压成形后,并进行涂漆烘烤,屈
服强度得到必然的提高,即抗凹性能得到提高。
(十) 酸洗钢板,包罗 SPHC,SPHE,SAPH370。
该类钢具有生产流程短,成本低,以和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延伸
率,用于制造汽车车架,车轮等零件。
公司允许材料,一下代用材料:
BLC 低屈服点冷连轧钢带
屈服点低,冲压可塑性区域广,形状不变性好。
BLD 抗时效性低屈服点冷连轧钢带
冲压性能较 BLC 更好,且不易产生滑移线。
BUSD BUFD 非时效性超深冲冷连轧钢带
优良的冲压成形性能,可减少冲压道次。
3
小加强板,摆布后安全带下支点加强板,前挡板横梁中
间加强板,前挡板横梁左加强板,前围上横梁左/右支
撑板,左/右底梁前支撑板,后门所安装板本体,副仪
表板后安装支架,后座椅安装板,摆布前悬控制臂座后
支架,前挡板安全板本体,仪表台左/右上安装支架 ,
暖风器左/右下安装支架 ,保险丝盒安装支架,侧围缓
冲器安装板,摆布后门玻璃前导轨连接板,高尾刹车灯
安装板,仪表板左/右下安装板支架,洗涤液罐前支架,
左/右后安全带下支点安装板,摆布后纵梁内加强板,
油箱前安装支架,发动罩支杆支架,左/右后纵梁外侧
支架,转向柱固定支架安装板,轮罩护板安装支架,排
气管不顾支架,摆布侧固定扶手加强板,前门玻璃后导
轨连接板,左/右后门玻璃前导轨连接板,后底板中间
横梁托板,摆布前纵梁后下底板加强板,手制动固定支
架,摆布前悬控制臂座前支架,电瓶前安装支架、电瓶
后安装支架、空滤器安装支架、雨刮器电机安装板本体、
摆布前门锁加强板、后背门缓冲器安装板、雨刮器电机
ST12
安装板、摆布前纵梁后下底板前支撑板、摆布前纵梁后
下底板后支撑板、悬置安装帽、摆布前下支板本体、左
右前门上铰链安装板、油箱前安装支架加强板、后纵梁
前下支板加强板、油箱右安装支架、前围上横梁左加强
板、摆布后门上铰链安装板、摆布翼子板安装支架、左
右 B 柱铰链安装板、摆布前纵梁后下板、摆布前座椅安
16 / 39
全带加强板、后底板中横梁安全带固定板、前围上横梁
右加强板、后端板本体、发动机悬置摆布支架、发动机
前围上横梁下盖板本体,后顶横梁加强板,摆布前门外
板窗框加强板,
中顶横梁,后顶横梁,摆布后流水槽上部本体,摆布后
门外板窗框加强板,后底板前横梁本体,后底板中横梁
本体,后底板后横梁本体,左/右后视镜外安装板,前
拖沟板本体,锁板安装板,水箱上横梁左/右加强板,左
右前门窗框后加强板,摆布前支撑板,左/右后视镜内
ST13
安装板,
左/右后门玻璃后导轨上安装板,仪表台横梁摆布安装
板,前挡板横梁,
摆布门锁加强板,冷却液罐安装支架,摆布后梁加强板
前部本体,转向机安装加强板,左/右前纵梁加强板 ,
散热器左/右安装支架 ,前横梁左/右安装板本体,后
拖钩安装板
-
ST14
05
摆布/翼子板,左/右后门外板,左/右前门外板,后背
门外板
17 / 39
前风挡横梁本体,后背门内板,后底板本体,前底板本
体,前后侧围内板后部本体,前座椅安装板,左/右后
HF
纵梁吊挂加强板,左/右后纵梁本体,前座椅后内支座,
左/右前轮罩内板,摆布前门铰链加强板,碳罐加强板,
左/右前纵梁后底加强板, 换挡手柄固定座(允许代用
ST12)
超深
冲钢
板
ST16
左/右侧围外板(ST1605),发动机罩内板,左/右后门
内板,左/右前门内板,加油口盒,左/右尾灯安装板,
前后椅外支座,转向机左/右安装支架,
摆布 B 柱加强板
前顶横梁、前挡板本体、后门栏外板本体、摆布前轮罩
外板、摆布轮罩内板、摆布大灯内安装支架、摆布底梁
高强
度钢
板
B170P1
加强板候补本体、摆布前门内板窗框加强板、摆布后内
板窗框加强板、摆布 A 柱加强板本体、摆布 C 柱加强板、
摆布前轮罩外加强板、前座椅横梁本体、摆布前竖板本
体、水箱上横梁本体、摆布前纵梁本体 1、摆布前纵梁
本体 11
18 / 39
摆布 A 柱内板、摆布 A 柱加强板、摆布前底版连接板、
备胎安装支架本体、蒸发器安装支架、后门栏上内板本
体、水箱上横梁右下支架、摆布前轮罩后下支板、摆布
侧上梁内板加强板、排气管吊架、前挡板摆布外加强板、
前挡板摆布内支板、仪表板下安装支板、保险杠摆布安
装板支架、水箱上横梁左下支架、前挡板下加强板、前
底版后支板、仪表板固定座固定板、摆布大灯外安装板
B210P1
支架、摆布后座椅上支架、摆布安全带安装板、底梁支
撑板、摆布前轮罩前支板、摆布前轮罩后下支板、动力
转向液罐固定支架、摆布轮罩加强板、暖风气上安装支
架、摆布前大灯上安装支架、摆布C 柱加强板支架、左
右安全带上支点加强板、摆布尾灯室内支板、踏脚板上
安装支架、踏脚板下安装支架、前保险杠中支撑板、前
保险杠支撑板、前保险杠横梁加强板、前保险杠本体、
后底板后横梁横臂板、后底板后横梁直臂板
The most popular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