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期末速成课》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述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速成课》是专门为面临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的学生设计的一门短期课程。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梳理和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知识点,理解重要概念和基本方法,掌握解题技巧,以应对期末考试,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复习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二、课程目标
知识梳理目标:
使学生系统回顾自动控制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方框图、信号流图)。
帮助学生理解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等,以及它们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重要性。
能力提升目标:
培养学生对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时域分析法(如劳斯判据、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如奈奎斯特判据、伯德图)来判断系统的性能。
提升学生对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校正装置(如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 - 超前校正)对系统进行校正,以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考试应对目标:
让学生熟悉期末考试的题型、命题规律和评分标准,通过对典型题型的讲解和练习,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
帮助学生梳理考试重点和难点,查漏补缺,提高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三、课程内容
控制系统基础:
基本概念:
讲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器、被控对象、反馈环节等)和分类(开环系统、闭环系统),使学生明确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
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自动控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温度控制系统、调速系统等。
数学模型:
详细阐述建立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从物理系统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深入讲解传递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从微分方程推导传递函数。
介绍方框图的化简和信号流图的运用,使学生掌握如何将复杂系统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表示,便于分析和计算。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时域分析法:
讲解时域性能指标(如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量、稳态误差等)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详细阐述劳斯判据的使用,让学生能够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引导学生使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性能,包括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和根据根轨迹进行性能分析。
频域分析法:
讲解频率特性的概念,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以及如何绘制奈奎斯特图和伯德图。
深入分析奈奎斯特判据,使学生学会利用奈奎斯特图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介绍频域性能指标(如相位裕度、幅值裕度)及其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频域指标评估系统性能。
控制系统的校正:
校正基本概念:
阐述校正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对控制系统进行校正。
介绍不同类型的校正装置(如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 - 超前校正)的特性和作用。
校正方法:
详细讲解如何根据性能指标要求,使用不同的校正装置对系统进行校正。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校正装置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校正装置加入系统中以改善系统性能。
状态空间分析(可选):
状态空间基本概念:
对状态变量、状态方程、输出方程进行基本介绍,使学生了解状态空间法的基本元素。
讲解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让学生学会从系统的物理模型或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简单介绍状态空间的可控性和可观性的判断方法,使学生对系统的内部结构特性有初步认识。
考试重点梳理与练习:
对期末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包括常见的题型(如系统建模题、性能分析题、校正设计题)。
结合历年期末考试真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提供大量的模拟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第1章-自动控制系统概念
第2章-自控控制系统模型建立
第3章-时域分析
第4章-复域分析
第5章-频域分析
第6章-系统校正
第7章-非线性系统分析
第8章-离散系统分析
第9章-状态空间
The most popular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