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织行为学》精品课
  • 分类:经济管理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5-03-09 20:0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和丰富内容的学科,以下是详细简介:
课程性质
交叉应用性学科: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研究组织情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专业核心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后续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
建立分析框架:帮助学习者系统建立分析组织情境中员工行为的框架。
掌握基本理论:使学生能够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理解并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
解决管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去解决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员工管理方面的问题。
提高管理效果:更好地控制和引导员工行为,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果,实现组织目标。
课程内容
个体行为:包括个性差异与管理、情绪情感与调节、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挫折与管理等。
群体行为:涵盖组织群体动力机制、团队建设、沟通、冲突原理与技术等内容。
组织行为:主要有领导行为与管理、组织设计与变革发展、组织文化等。
课程特色
名师讲解: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教授、管理学博士王淑红主讲。她教学经验丰富,成果丰硕,曾获多项教学奖励。
案例丰富:从大家身边实际案例出发,介绍组织行为学基本概念与具体应用,使课程内容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覆盖广泛:课程内容涉及心理、管理、社会等多个领域,对学习、生活、工作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既适用于在校大学生,又适用于社会人士。

课程目录:

1.组织行为学_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3.[1]--办理者及其本能机能
4.[1]--办理者的角色与能力
5.[1]--员工行为的分析框架
6.[1]--第一节人岗匹配理论
7.[2]--能力知识与技能
8.[3]--能力的类型
9.[4]--能力的差异及其应用
10.[5]--价值不雅观及其分类
11.[6]--职业价值不雅观
12.[7]--职业性向理论
13.[1]--第一节气质类型
14.[2]--气质类型在办理中的运用
15.[3--冒险性及主动性人格
16.[4]--核心自我评价
17.[5]--大五人格
18.[6]--本质冰山模型
19.[7]--个性心理在组织情境中的应用
20.[1]--什么是社会认知
21.[2]--对他人的认知过程
22.[3]--社会认知的偏差(上)
23.[4]--社会认知的偏差(下)
24.[5]--对行为原因的认知
25.[1]--需要、动机与行为
26.[2]--需要层次理论与ERG理论(上)
27.[3]--需要层次理论与ERG理论(下)
28.[4]--双因素理论
29.[5]--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
30.[6]--期望理论(上)
31.[7]--期望理论(下)
32.[1]--自我效能感理论
33.[2]--强化理论
34.[3]--公平理论
35.[4]--目标设置理论
36.[5]--工作特征模型(上)
37.[6]--工作特征模型(下)
38.[0]--第一节态度及其构成
39.[1]--第二节认知失调理论
40.[1]--第三节参与改变态度
41.[1]--第四节工作满意度
42.[1]--第五节组织承诺与组织支持感
43.[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上)
44.[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下)
45.[3]--从众效应
46.[4]--社会惰化
47.[5]--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48.[6]--群体决策存在的问题
49.[1]--群体思维
50.[2]--群体凝聚力(上)
51.[3]--群体凝聚力(下)
52.[4]--角色(上)
53.[55]--角色(下)
54.[66]--群体规范
55.[77]--群体的发展阶段
56.[1]--团队与群体的差异
57.[2]--什么样的工作适合团队形式
58.[3]--高效团队的特征
59.[4]--如何建设高绩效团队-团队成员配置(上)
60.[5]--如何建设高绩效团队-团队成员配置(下)
61.[6]--如何建设高绩效团队-外部条件
62.[7]--如何建设高绩效团队-过程办理
63.[1]--领导的本质
64.[2]--领导者、办理者的影响力
65.[3]--领导力修炼
66.[4]--领导的特质理论
67.[5]--领导的行为理论
68.[6]--领导的权变理论(上)
69.[6]--领导的权变理论(下)
70.[1]--组织结构设计的关键点(上)
71.[1]--组织结构设计的关键点(下)
72.[3]--组织结构设计
73.[4]--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74.[0]--第一节总结
75.[1]--第二节答疑(一)
76.[1]--第三节答疑(二)
77.[1]--第四节答疑(三)
78.[1]--第五节答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