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是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从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多层次探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和学科。神经元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讲授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与调控,信息整合等神经生物学的基本问题。讲授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情绪、学习记忆、认知等功能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可塑性问题等。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机体功能的调控、思维、认知、精神活动的产生、复杂行为控制的脑机制。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由学习知识、技能到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转变,运用神经生物学知识解释神经科学及相关领域学科中的科学现象,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奠定良好的神经生物学理论基础。(支撑毕业要求3)
2. 应用神经生物学中与中学生物联系紧密的知识点,能够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初步具备必然的教学设计能力。(支撑毕业要求3、4)
3. 通过神经生物学专题知识研讨,使学生掌握查阅文献、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学会反思,树立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学会规划本身的专业发展。(支撑毕业要求3、7)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四、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支撑课程目标1、2)
基本要求:
1.了解神经系统的进化
2. 理解哺乳动物和人的神经系统构成
3. 理解突触的概念和类型
4. 掌握神经元的胞体、神经元的突起,掌握化学突触。
授课时数:1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神经系统概述
第二节 神经元(教学重点)
第三节 突触(教学重点)
第四节 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支撑课程目标1、2、3)
基本要求:
1. 掌握通过膜蛋白介导的物质转运
2. 了解生物电记录技术概述
3. 掌握细胞外记录、细胞内记录
4. 掌握产生静息电位的条件,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5. 了解膜电容和时间常数、空间常数
授课时数: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教学难点)
第二节 神经元生物电记录技术
第三节 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教学难点)
第四节 静息电位的离子机制(教学重点)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支撑课程目标1、2、3)
基本要求:
1. 理解局部电位的特性
2. 掌握神经电信号的产生机制
3. 掌握动作电位的过程和成分,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4. 掌握兴奋性的概念及影响神经元兴奋性的因素
授课时数: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神经电信号概述
第二节 局部电位
第三节 动作电位(教学重点)
第四节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教学重点)
第五节 神经元的兴奋性(教学重点)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支撑课程目标1、2、3)
基本要求:
1. 了解神经电信号传递的概念
2. 掌握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
3. 掌握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4. 掌握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授课时数: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神经电信号的传递概述
第二节 化学突触传递(教学重点)
第三节 电突触传递和非突触性传递
第四节 神经电信号传递的调制(教学重点)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支撑课程目标1、2)
基本要求:
1.了解神经递质的分类
2.掌握神经递质的释放,掌握递质共存。
3.理解神经肽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方式
授课时数:1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神经递质(教学重点)
第二节 神经肽(教学重点)
第三节 神经递质转运体(教学难点)
第四节 神经递质系统
第六章离子通道与胞内钙离子平衡(支撑课程目标1、2)
基本要求:
1. 掌握离子通道与信号转导的概念
2. 掌握离子通道基本特性
3. 掌握细胞内的Ca2+平衡机制
授课时数:1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离子通道与信号转导概述
第二节 离子通道的基本特性(教学重点)
第三节 单通道记录技术
第四节 电压门控通道(教学重点)
第五节 胞内钙离子平衡(教学重点)
第七章受体与信号转导(支撑课程目标1、2)
基本要求:
1. 了解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2. 掌握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
3. 掌握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4. 掌握环腺苷酸信使系统、环鸟苷酸信使系统
授课时数:1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受体与信号转导概述
第二节 受体的种类与结构(教学难点)
第三节 离子通道型受体(教学重点)
第四节 G蛋白耦联受体(教学重点)
第五节 第二信使系统(教学重点)
第六节 受体间的彼此作用(教学难点)
第二篇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八章神经系统发育
基本要求:
1. 了解神经管的形成
2. 掌握三脑泡阶段、五脑泡阶段、成熟阶段
3.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形成
4. 了解突触联系的精细调制
5. 掌握成年神经干细胞
授课时数: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神经管的形成(教学重点)
第二节 神经管的分化(教学重点)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组织构型的建立(教学难点)
第四节 轴突的生长
第五节 突触的形成和再生(教学难点)
第六节 突触联系的精细调制
第七节 神经系统的损伤和再生
第三篇 感觉系统
第九章 视觉(支撑课程目标1、2)
基本要求:
1. 掌握视网膜内的信息处理机制
2. 了解外膝体的分层与投射、外膝体神经元感受野性质。
3. 掌握视皮层的细胞组构及分层
授课时数:1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视网膜——“外周脑” (教学重点)
第二节 外侧膝状(体)核对视觉信息调节和分流处理
第三节 视觉皮层(教学难点)
第十章 听觉(支撑课程目标1、2)
基本要求:
1. 了解耳的结构、中枢听觉通路
2. 掌握毛细胞及声-电换能过程
3. 掌握中枢听觉神经元活动的基本特性
4. 掌握听觉中枢的音调定位
授课时数:1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听觉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 外周听觉系统的信息处理(教学重点)
第三节 听觉中枢的信息处理(教学重点)
第四节 听觉信息整合及中枢调控(教学难点)
第五节 中枢听觉功能发育及可塑性
第十一章 味觉与嗅觉
基本要求:
1. 了解味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
2. 掌握味觉转导的膜机制,嗅信号的转导机制
授课时数: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味觉
第二节 嗅觉
第十二章 躯体感觉
基本要求:
1. 了解躯体感受器,躯体传入通路、躯体感觉皮层。
2. 掌握痛觉的中枢整合、痛觉的中枢调制授课时数:
基本内容:
第一节 躯体感受器
第二节 躯体感觉的中枢通路
第三节 痛觉
第十三章 平衡觉和本体感觉
基本要求:
1. 了解前庭器官基本结构
2. 了解本体感觉的中枢通路
授课时数: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前庭器官——平衡觉的感受器官
第二节 本体感觉——对身体运动的感觉
第四篇 运动系统
第十四章 躯体运动及其中枢控制(支撑课程目标1、2)
基本要求:
1. 掌握反射运动、随意运动和节律运动
2. 掌握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
3. 了解感觉信息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4. 掌握初级运动皮层与运动参数的编码
授课时数:1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肌肉感受器
第三节 反射性运动和节律性运动(教学重点)
第四节 随意运动的发起和办理(教学重点)
第十五章 自主神经系统(支撑课程目标1、2)
The most popular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