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的成像原理及成像过程较为复杂,很多理论知识较抽象且枯燥。学习MRI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理论结合实践,是一个长期学习与积累的漫长过程。从认识-学习-再认识-再学习,也可以说是从不知道到知道,再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从最初的基本扫描到能够做到参数的调整优化,每一个MRI人必定走过很多弯路,踩过无数坑。本期主要介绍MRI初学者必需掌握的一些知识要点!
1.正确认识MRI信号的复杂性!
MRI的信号较为复杂,其表示形式也多样化,在众多因素的干扰下极易产生相应的伪影,甚至获得的图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其组织结构的信号特点及状态。
MRI中复杂的信号表示特征不单与当前使用的扫描序列参数相关,还与该组织当前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密切相关。
组织结构本身的组织特性或是成像技术限制等原因,都有可能在一个或多个序列图像上表示出一些假象(伪影),从而误导我们对图像信号的解读。
如常规MRI以氢质子成像,由于水与脂肪中氢质子的进动频率差异,在T2WI图像上的水/脂肪界面会出现明显的化学位移伪影,该伪影常会被误认为组织结构或是病变。
某些伪影的形成机理正是某些成像技术的成像基础。
2.不要低估金属物品对MRI成像的影响!
在MRI检查前应去除被检者携带的的所有金属物品,这不只是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也是对图像质量的重要保证。但还是有很多的人存在必然误区,只要金属物品不在其扫描视野内就不会影响其成像质量。
金属物品在其成像视野外,导致图像产生明显的伪影。这些非典型伪影的表示图像很容易导致临床对其误解读。
金属物品除了在磁场中的抛射危险外,还是引起MRI伪影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样,金属物品在其成像视野外,导致图像产生明显的伪影。
被检者身上存在的任何金属类物品都会对图像带来相应的影响。对图像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物品的材质,与扫描视野的距离及扫描序列对其磁场均匀性的敏感度。
保证主磁场和成像区域局部磁场的均匀性是获得抱负图像质量的基础。
3.密切关注扫描定位对图像带来的影响!
在定位线偏转角度较大的部位扫描中,你可能经常扫描出这样的图像。
MRI通过三平面的定位扫描更易获得标准化、规范化的图像。但在实际的扫描中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在定位时划线、定位不规范获得的图像难以准确地显示解剖组织结构,会对诊断带来极大的困扰。
在MRI扫描时,合理的成像方位和定位角度不单可以更好地显示解剖组织结构、获得优异的图像质量,还可以有效地减轻相应伪影对图像造成的影响。
如,上图上,扫描FOV中心放置不妥造成的明显磁敏感伪影。上图下,扫描FOV中心修正后其伪影得到了明显改善。
4.充分考虑摆位体位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在很多四肢关节的扫描中,你可能经常扫描出来的图像是这样的。
如诊断医生对MRI成像原理不了解,很容易对其误认为是水肿信号改变。
获得这样图像与摆位的合理性密切相关。MRI的检查扫描并不是让被检者简单躺下扫描就可,合理(规范化、个性化)的摆位是获得优异图像质量和顺利完成整个MRI检查的关键。
在髋关节的扫描中,采用脚尖并拢(注意避免肢体间的直接接触)的方式扫描更有利于斜冠状和斜矢状的定位,且可以有效避免定位角度大于45°后出现图像反转的情况(可有效减小股骨颈与股骨头与水平线的角度)。
可以说你摆位有多随意,在划线定位时就有多痛苦。
在学习MRI的过程及实际的临床扫描中,很多人都会忽略摆位这个很关键的环节。做好摆位的环节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避开很多的坑。
5.保证被检者舒适度的重要性!
你认为的舒适姿势也许并不是被检者想要的,必然要让被检者处于舒适状态,规范化的同时做到个性化的摆位扫描。
保证被检者的舒适度是顺利完成整个MRI检查的关键。
如被检者的舒适度欠佳,检查过程中极易运动导致相应的伪影,甚至是无法顺利完成检查。
上述这种情况的发生,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被检者的舒适度欠佳造成的,如噪音、疼痛、幽闭等。
在耗时较长,扫描体位较为特殊部位的扫描中,保证舒适度是顺利完成整个检查的关键。
6.正确理解MRI图像对比和信号强度的本质特征!
MRI图像的对比和信号强度会因成像参数和成像环境(内、外)的不同而不同,其图像信号强度的凹凸是相对的,对单个组织信号强度的测量并无实际意义。不管是对图像信号的解读还是对图像质量的评估,都应牢记这一概念。
即使是同一序列,由于成像环境或成像参数的差异,获得的图像对比和信号强度也会存在必然的差异。
图片
The most popular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