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是最古老的医学学科之一,流行病学的历史是人类同疾病斗争历史的一部分。新中国非常重视预防医学事业,从5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建立了流行病学教学、科研系统。我校是全国最早开展流行病学课程教学的医学院校之一,由于当时传染病流行跋扈獗,流行病学与传染病学二门学科密不成分,二者同为一个教研室。以后尽管我校的卫生系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两次下马,但我校一直保留流行病与传染病学教研室。1977年以后,我校第三次恢复卫生系,由于流行病学的发展,其研究领域已从传染病扩展到所有疾病及健康状态。因此,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分家,成立了各自的教研室。从此,我校流行病学走上了快速、正规的发展道路。2000年新山东大学成立,按照国家二级学科目录和学校安排,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合并,成立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该所下属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两个室,流行病学室承担全校的流行病学及预防医学的流行病学部分的教学工作。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流行病学学科从人员规模、实验设施、教学水平、学术层次上都在不竭扩大和提升,特别在课程建设方面一步步迈向新的台阶。
流行病学是我校最早具有硕士授予权的学科之一,一直是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重点建设学科;1978年即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该学科还是学校“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211”重点建设项目。
流行病学一直是预防医学的支柱学科,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学科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非典”的流行,国家对预防医学进一步重视,流行病学的研究领域也由传染病扩大到非传染病,再扩大到与健康有关的状态及卫生事件包罗伤害等。目前,流行病学已成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核心学科,已成为整个医学的支柱学科。
一、课程介绍
1. 内容概述
流行病学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在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公共卫生之母的雅号,是整个预防医学的起源、主干学科和现代医学的基础课程。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办法的科学。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掌握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概念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初步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初步掌握利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卫生防疫、防病策略的制订和办法的选择;以及独立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实施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2. 学习目标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预防医学专升本学生,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后,应该:①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②掌握常用四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思路、研究设计、实施与评价方法;③掌握常用疾病相关频率的测量与应用、偏倚及其控制、筛选评价、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④熟悉疾病预防策略和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种类、内容、方法与步骤等;⑤了解临床流行病学的常用实用技能和应用(医学文献的阅读与评价、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⑥熟知有代表性的传染病、慢性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所应采取的预防策略和办法。⑦掌握从群体的角度探索病因、疾病的流行因素以及有利与健康的因素,最终达到有效地控制与预防疾病、增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3. 先修知识
临床医学、药学、医学统计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原理、方法、知识,对理解和掌握流行病学的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需要学生们在学习流行病学之前有较扎实的各学科基础。
4. 后续课程
流行病学是各学科的基础课程,通过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比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高级统计学方法、药物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
5. 学时安排
二、课程教学计划
1. 教学方法
坚持总论为主、各论为辅;坚持“三基”为主,进展为辅;坚持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习(含项目教学法)为辅的总体思路,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完整地掌握流行病学的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实施引导式、问题式和交互式、PBL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思政计划
1. 方法与内容
以流行病学案例为依据,在流行病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翻转课堂、OBE教学方法等,以小组讨论法等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思政。
2. 实践与拓展
本课程教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了强加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采用实习教学和项目教学相结合,首先通过教师的带教实习(12个学时),在通过对相关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我国医学的最新进展,提高爱国热情。
四、理论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掌握:
Ÿ 流行病学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Ÿ 流行病学特征
熟悉:
Ÿ 流行病学在现代医学和预防医学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
了解:
Ÿ 流行病学学习方法
2. 能力目标
Ÿ 对流行病学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不雅观
Ÿ 热爱本门课程
(二)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
Ÿ 流行病学的定义
Ÿ 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2. 难点分析
Ÿ 流行病学的定义、原理和应用、流行病学特征
3. 自学内容
Ÿ 流行病学在现代医学和预防医学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 病因与病因推论
(一)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掌握:
Ÿ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病因和病因推断标准
熟悉:
Ÿ 病因模型、因果关系学说、因果关系推断原则
了解:
Ÿ 病因研究过程及Mill原则
2. 能力目标
Ÿ 学会病因分析
3. 情感态度价值不雅观
Ÿ 形成正确的病因不雅观
(二)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
Ÿ 流行病学研究的病因定义
Ÿ 病因推断标准
2. 难点分析
Ÿ 病因推断标准
3. 自学内容
Ÿ 病因模型、因果关系学说、因果关系推断原则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一)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掌握:
Ÿ 描述性研究的原理、基本内容与设计
熟悉:
Ÿ 描述性研究的目的及应用
了解:
Ÿ 描述性研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地位
2. 能力目标
Ÿ 会开展现况调查
3. 情感态度价值不雅观
Ÿ 培养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
Ÿ 现况研究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Ÿ 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Ÿ 抽样调查的研究步骤
Ÿ 常用的抽样方法
2. 难点分析
Ÿ 现况调查设计
3. 自学内容
Ÿ 生态学研究
第四章 病例-对照研究
(一)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掌握:
Ÿ 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种类。
Ÿ 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Ÿ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熟悉:
Ÿ 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
了解:
Ÿ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2. 能力目标
Ÿ 开展病例对照研究
3. 情感态度价值不雅观
Ÿ 培养对照的思维
(二)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
Ÿ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种类
Ÿ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
Ÿ 病例对照研究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
2. 难点分析
Ÿ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数据分析及解释
3. 自学内容
Ÿ 1:M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第五章 队列研究
(一)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掌握:
Ÿ 队列研究的概念、原理、设计、实施和用途
熟悉:
Ÿ 队列研究的类型、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
了解:
Ÿ 队列研究样本含量的估计
Ÿ 队列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
Ÿ 会设计队列研究
3. 情感态度价值不雅观
Ÿ 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
Ÿ 队列研究的概念、基本原理及目的
Ÿ 队列研究中研究人群的确定(选择)
Ÿ 队列研究中研究因素的确定
Ÿ 队列研究数据资料分析中人年的计算、表露与疾病强度指标的计算及其意义和应用
2. 难点分析
Ÿ 队列研究的的设计和数据分析及解释
3. 自学内容
Ÿ 队列研究的地位
The most popular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