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物理学建立后,在上一个世纪六十年代,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分道扬镳,核物理学已不再处于物质结构研究的最前沿。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重大失误,也是近代物理学的一个悲剧。原子核是微不雅观物质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基本粒子理论或原子理论都应该建立在原子核理论基础上。原子只是原子核在核外空间(0.1纳米)的一个表象,并且是一种特殊(如地球环境)的物相,原子核在核外空间更遍及的存在的物相是等离子态。最简单的核是氢原子核,也称为质子,另一个核子称为中子,核子是最基本的粒子,其它的物理粒子如介子、轻子等都是原子核反应的产物,在原子核反应中最基本量子数是核的质量数A,这是个守恒量。物理学有本末颠倒之嫌,这是从原子核的质量不雅观测数据和电子深度非弹性散射(deep inelastic scattering)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回顾原子物理学和原子核物理学的历史,从1913年到1927年,曾经出现四个关于氢原子理论(玻尔理论、索末菲理论、薛定格理论和狄拉克理论) 这些理论都能说明氢原子的光谱,而从海森伯1932年提出原子核结构之后,近八十年时间中,曾出现许多原子核的理论,没有任何一个理论能够解释原子核的质量等静态数据和核的放射性,这说明人们对原子的认识基本是正确的,而对原子核的认识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误区。
The most popular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