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 (著名国学大师)
叶曼女士,原名刘世纶,1914年生,2017年2月16日安详示寂,享年103岁。本籍湖南,北大毕业,旅居美国洛杉矶,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幼承庭训,六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之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中年为明了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
《心经》主要是讲般若空性的经典。
在经中说,不雅观世音菩萨以般若之智,不雅观察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皆是一种假有,最后都归于空无。
此经所说的“空”,是性空,是本来空,是与一切万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对的,不是没有的,是有而空的。
所谓宇宙间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动物和我的身体,都是有相的;我们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乐,都是无相的;这一切有相无相的东西在因地上总是空的。
图片
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成;因为是因缘生,所以无有实体,求其究竟相,毕竟不成得。所以一切一切,无自性,无实体,因缘生,不成得的,所以是性空。
不雅观世音菩萨在修般若空不雅观之时,不雅观照到五蕴都是空幻不实的。
所以,在后面经文中佛陀告诉舍利弗,既然五蕴皆空,那么色也就是空的,受、想、行、识也都是虚幻不实的。在此基础上,佛陀进一步对舍利弗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最终都将变为虚无。
也就是说,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无实体,不成得,本性是空。经文所讲的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万行的智得等,都是无相,都是性空的。
图片
《心经》启示我们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无论是亲眷、财色,名利,地位等各种身外之物,最后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不能执着于假有,而舍不得,放不下。
只有你能看破这一点后,才能够去掉参透世事的苦空无常,从而放下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执着。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这种心态来对待世事,那么我们就能以安然安祥的心态来为人处世,尘世之间也会少很多纷争,则人世间也会成为一片净土。
图片
劝人心无挂碍
菩萨能够以般若之智而修六度,达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目的。
菩萨正是由于依靠般若之智,能够做到心无挂碍。因为菩萨心中没有挂碍,也就没有恐怖,并且远离各种颠倒梦想,从而达到不生不灭的究竟涅槃。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依此般若之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为菩萨修不雅观照般若,心常清净,远离杂念妄想,就超越了世俗名利的困扰,因而能做到心无挂碍,自然不会有恐怖和颠倒梦想。
觉者看破了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自然不会有任何恐怖。
就像死亡这样大的事,在世人看来是最为可怕的,而禅者却也一样自在洒脱。
如何心无挂碍?
究竟如何做到心无挂碍,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善于把握当下。
时光流逝很快,世事变化无穷。我们正在做的或者已经做过的事,转瞬之间就成为过去。过去的事我们无法去把握,将来的事还没有到来,我们也无法预测。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
孔子曾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说,已经成为事实的事就不要劝说了,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劝诫了,对已经过去的过失或过错不要去责备了。
如果我们能够不为过去的事而后悔,也不为未来的事而忧心,只是将心思关注于现在,那么我们就会少很多牵挂。
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现在,就不成能创造光辉灿烂的未来,所以,对任何人来说,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现在就没有过去和未来。
The most popular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