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孤三公唐昭宗,感恩养父李改胡”。唐昭宗李晔预感朱温篡唐却无力回天,破指血书将何皇后新产皇子拜托给金紫光禄大夫胡三公,胡三公临危受命,将皇子带回老家徽州婺源隐居,为掩人耳目,给皇子取名胡昌翼。长大后荣登明经科进士,胡三公坦诚告诉他的身世,并出示当初他父皇母后给的御衣宝玩,劝其改回李姓。胡昌翼认为胡三公养育本身的恩情大义高于生父,认胡三公为义父,坚持姓胡!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感念胡家恩德!这支胡姓称为“李改胡”或“明经胡”,一代商圣胡雪岩由此出。
聪颖诚实
胡雪岩生于1823年,安徽省绩溪县湖里村人,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但胡雪岩贫不夭志,少年时即表示出诚信不贪的品德。
小时候有一次给东家放牛,在路上拾得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尽是白花花的银子。他把牛拴在路边吃草,将包袱藏起来,然后坐在路边等待失主。几个时辰后,失主才慌慌张张地找了来,胡雪岩问清情况后,从路边草丛中将包袱取出交还给失主。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不久,他又来到绩溪,把胡雪岩带到杭州学生意去了。
商通红顶
胡雪岩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谋私利,加上他胆大心细,自信诚实,很快从一个小伴计一跃而成为阜康钱庄的老板,再跃而成为徽商巨头。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打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食接济清军,获得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
初在杭州城“仁德钱庄”做跑街,后因擅自借钱给官兵被开除后在湖州买卖粮食为生,后在杭州设银号,又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把持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获得慈禧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人!
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浮报了利率,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付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各方彼此推委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怨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
在功成名就后,胡雪岩并未忘记家乡,他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开设钱塘江义渡,便利上八府与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便利,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己达二十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本身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抱不服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祸起党争
作为一名商人,胡雪岩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
究其原因自然有胡雪岩自身的问题,由于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试图垄断江浙生丝生意出口从而激怒洋商,生丝销不动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余堂等纷纷关闭。
但真正导致胡雪岩生意失败的重要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
胡雪岩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导致胡雪岩资金链断裂的,还有号称“洞庭山帮”的席正甫。此人是清朝金融买办的缔造者,他为汇丰银行工作。胡雪岩陷入的是国外金融本钱势力和国内金融买办势力的表里夹击,其失败在战略上早已无可挽回。
惨然离世
胡雪岩破产后,把所有的姨太太都叫到跟前,每人给了几百银子,让她们另找归宿。同时他也把债主们划了三个等级,有权的、当官的为一等----这些人得罪不起,生活过得贫困的,每月只有几银子的---为三等,三等债主也是每月必然要的。最后来就是二等了,他们的银子每月一百两,同时他们也不愁这银子过日子,可还可不还;留在胡氏身边的,除了正房还有一个九姨太,为什么留九姨太呢?九同“久”一个音,预意长长久久。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
The most popular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