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一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占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或、黄河流或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惊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保留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留火种,从而改善保留条件,增虽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工具。
第2课原临农耕生活一、半城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城村区域:黄河或2、生产生活情兄:①房屋:半地穴式易乡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词养猪狗等家畜,进行鱼猎,采集野果;④
生活用具:彩淘;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摆布地点:工余姚可姆度区域:长工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相,家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昌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素,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的拨展
1、长江流或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原地,黄河流是栽音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原于中国黄河、长工、淮河等或。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末番止。4、原始农的重要标识表记标帜:农作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四五千年前,在黄河流或,黄帝与炎帝在泉交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后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深鹿大收连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后人爱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文鼻祖,习惯巴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2、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织,会制盐;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和历法知识。
3、黄帝发明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同,发明弓箭和指南车;他的妻子螺祖擅长养蚕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
4、禅让制: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禹的高贵品质:无私奉铺献、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安危与共、无私奉献。
[重点考点】
1.炎黄战造尤的战役是(深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夏、商、西周朝代更替
2、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识表记标帜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一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二、奴隶的生活悲凉
1.奴隶的地位低下。
2.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戴着枷锁,受到非人待遇。
3.更糟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贡品或殉葬品。
3、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4、受战乱和环境等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时迁到般,都城才不变下来。
5、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周军占领都城,商灭亡。
6、西周分制:
(1)目的:不变周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按照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格地,予他们理上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国。②诸保国需要向周王进逃钠质物,并服从王调兵。③受封者可以在本身的地内进行再分封。
(3)作用一一加娜致地空制,不变政局,扩大统治。
(4)等级一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出现: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约4000多年的甘肃地区齐家文化出土了铜镜。
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里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至儿器,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艮。
工艺:商期的青洞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的司母鼎。
2、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占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城与发展有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中国已知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最完的文字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精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甲骨文已经具备汉速本结构,是双字形成和发展重要阶段。
用6床汤事语
1春秋时期至齐发展
农业: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柔耕细作。
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奈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也越来越广泛通。
2王室衰微
春阳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分封制逐步遭到崩溃。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所能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天子甚至要依赖诸候国的经齐支持。
3诸侯争霸
诸侯争霸:春时期,一些强大的者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主的地位。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春秋未期,长工下吴国和国也先后比上争霸。影响:春秋时其期的争霸战争,使一些大的诸候国的边境不竭扩展,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战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国由大夫田氏取代。诸候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虽,史称“战国七雄”。
战争: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骇之战、长平之战等就发生在这时期。
2商歉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教主持变法。
政治方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史治理;拔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办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方面:拔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索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造福千秋的都工堰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太守李冰水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工上修建了都工堰,发挥出防洪、灌睬、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第8课百家争鸣
1老子
学派: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道家学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人们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的又方是可以彼此转化的。老子在政台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道》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2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人”将“仁”作为处里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贝和道德规范;推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教育方面:创办秘学,打破了贵族和上室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在教学中,注重道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方法。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他的思想由弟子整里或《论语》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秦国
秦国经过商熟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确政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公元前221年,秦或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日,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的多民族的国家。
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成,总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碗政自称“皇帝”史称秦治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还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别离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空。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酸管的那县制。全国分郑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延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 巩固统一的办法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半两线作为标货币,在全国通。
统一度蟹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衡制度,所有度量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洛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第10课秦未衣民大起义
1秦的暴政
(1)案重的德役;(2)沉重的赋税;(3)残酷的刑法;(4)秦二世更加残暴,与赵高狼狈为奸2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根本原因:奏朝的残暴统治直接原因:
皮边运雨误期经过: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害。
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意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军队别离对索军作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
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奏朝灭亡。
3又之争
秦南亡后,刘邦和购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又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网刚厦自用,一味依武力;主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里逐新由虽。最终,刘队将项羽及部下包抄不才,项习兵败自则,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11课西又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又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刘就是双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又高祖采取轻管潮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成免役及兵役。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台者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齐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不变下来。
3“文景之治”
汉文帝和又景帝继卖准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进步减赋税和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余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修浮华。
文景时期(表示):政治清平,经齐发展,人民生活友定。国有了很大的增,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晒大一统狂朝
1“推恩令”的实施与来源:
原因:西又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虽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服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办法:(政治方面)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欠分封给其子弟作为候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小。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监视13个部内的地方官吏、虽其子弟,严禁他们非作歹。
2(思想方面)“脂家:油薯儒术”
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办法:汉武帝接受董子“罢蹈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台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影响: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策远。
3(经济方面)盐铁专卖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空制,汉武帝把铸币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钱。
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西配物资,平抑物价。汉武帝从政治、
The most popular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