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萌芽于战国
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
3)巩固于西汉
4)完善于隋唐
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
5)加强于北宋
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
转运使,办理地方财政。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
6)发展于元朝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强化于明清
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
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增设军机处,大兴
8)结束于1912年
、中央行政制度
1)三公九卿制:它是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中央行政制度,由丞相、御史
2)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而创立的一种新的中央行政制度。
古代宰相(丞相)制度的变化:秦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为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西
、地方行政制度
1)分封制(目的、对象、内容、作用):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
2)郡县制: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
3)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有封国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
4)蕃汉分治制:在辽境内,居住很多民族,汉族与契丹等族在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人民的
为此实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5)猛安谋克制:金建立后,为了加强统治力量,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它是一种兵农合一
6)行省制:元朝是当时地域空前辽阔的封建国家,为了对各地实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
7)僧官制:明朝在西藏实行僧官制度,由于藏区人民信仰藏传佛教,明政府利用宗教来统治
8)八旗制:八旗制度是明朝后期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
9)土司制: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沿袭元朝的统治办法,在那里实行土司制度,这些由当
10)“改土归流”:形成与发展:明朝永乐年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取消土司衙门,改
①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一系列行政区划分与变化,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将地方权力
:秦商鞅
;元设行中书省;明实行三司
、选官制度
1)世官制:西周时期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
2)察举制:汉朝发展了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制是主要内容,它是一种自下而上推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实行。起初家世才能并重;西晋后,注重门第和家世,促进了
4)科举制:随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本来的选官制度已经无法推行下去,隋朝创
①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
、古代监察制度:中央设御史,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有一些变化。
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
2)西汉:汉武帝设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进行监察,级别不高,可监察诸侯王以及地方高
3)东汉:刺史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演变为
4)北宋: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公文须经知州和通判联合签署才能生
5)明朝: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又增设厂卫特务机构,监视百官与平民。
、军事制度(兵制)
、少数民族创设的制度:
、古代其他重要政治制度
1)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一种制度,是在显贵家族圈内进行的。
2)世袭制: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
3)宗法制:宗法制是一种西周以来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宗法制
4)军功授爵: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大小为标准,授以爵位和赐给田宅。在政治
5)士族制度:士族是由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属于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制度形成于魏
,是一种腐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含专制主义与中央
2)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①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其经济原因;②主张中央
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和融合了法道等各家精髓的儒家思想为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
3)基本矛盾: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4)发展趋势:①不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不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
5)特点:①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成分割;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
6)评价:
①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从而有利于保持社会不变,维护国家统一。②经济:能有
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民族关系:
①政治: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败北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科举制
1)发展过程:①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十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始
年戊戌变法提出废八股取士,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拔除科举制。
2)评价:科举制度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是一种维护封建地主阶
①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
①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
:可以大致概括出汉武帝颁布的附益法的大致内容:严禁官僚为诸侯王剥削财富;严禁官僚
。推恩令是主父偃(人名)向汉武帝提的建议,规定诸侯的子弟除了嫡长子继承
其他的儿子可以由中央出名义,割诸侯的地盘封侯。中央出些名义毫发无损,
The most popular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