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中化学竞赛必备的知识点
高中的时候,学习经常会有化学知识竞赛,很多对化学很感兴趣的学生都喜欢参加比赛,可是你知道需要准备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竞赛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质:无*、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结构式——n≡n
c、化学*质:结构决定*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安稳,难以破坏,所以但其*质非常不变。
①与h2反应:n2+3h2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刺激*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
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
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
Ⅱ、氨气(nh3)
a、物理*质:无*、刺激*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h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h—n—h
c、化学*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nh3•h2o(一水合氨)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
②与*化*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Ⅲ、铵盐
a、定义:铵根离子(nh4+)和*根离子(如cl-、so42-、co32-)形成的化合物,如nh4cl,nh4hco3等
b、物理*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c、化学*质:
①加热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co2↑+h2o
②与碱反应:铵盐与碱共热可产生刺激*气味并能使湿润红*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氨气,故可以用来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如:nh4no3+naoh===nh3↑+h2o+nacl,,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是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原理。
d、nh4+的检验:nh4++oh-===nh3↑+h2o。*作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氧化*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不雅观察是否变蓝,如若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的存在。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①原子组成:
原子核中子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组成质子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②原子表示方法:
a:质量数z:质子数n:中子数a=z+n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多少,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
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6o和18o,12c和14c,35cl和37cl
④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不带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
带正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带负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⑤1—18号元素(请按下图表示记忆)
hhe
libebcnofne
namgalsipsclar
⑥元素周期表结构
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类别离为2、8、8)
元周期(7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种类别离为18、18、32)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元素种类为26,若排满为32)
周期(18个纵行,16个族)∶
主族(7个)(Ⅰa—Ⅶa)
副族(7个)(Ⅰb—Ⅶb)
0族(稀有气体族:he、ne、ar、kr、xe、rn)
Ⅷ族(3列)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
⑧元素周期律: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逐渐增强(金属*逐渐减弱)
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逐渐增强(非金属*逐渐减弱)
所以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最强的是f,金属*最强的是fr(自然界中是cs,因为fr是放**元素)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罗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透光*好
化学:化学不变*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氧化物,在必然的条件下能与碱*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h2sio3)
**很弱(弱于碳*)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应用可溶*硅*盐和其他**比硅*强的*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1.高三必备的化学知识点整理
2.高一必备的化学知识点整理
3.人教版高一必备的化学知识总结
4.高考化学必考知识要点归纳
5.高三化学必背复习知识点总结
6.高考化学必备知识要点总结
第2篇:高一化学竞赛必备的知识点
化学知识竞赛是很多学校都会举行的活动,高一的时候通过参加化学竞赛可以提高我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化学竞赛会有哪些知识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反应制取*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
利用历史
*质
一次能源
常规能源
可再生资源
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成再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能、沼气
不成再生资源
核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合错误。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不同;
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③两个彼此连接的电极*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按照电流标的目的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按照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标的目的: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按照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庇护
一、煤和石油
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使其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
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煤的气化是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
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3、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多种*烃、环*烃和芳香烃多种碳*化合物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4、石油的加工: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二、环境庇护和绿*化学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和no2)、co、碳*化合物,以及**代*等。
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2)水污染
水污染物:重金属(ba2+、pb2+等)、*、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等。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减少污水的任意排放。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
土壤污染的防治办法: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1.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2)常见根价的化合价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2.金属活动挨次表口诀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3.盐类水解规律口诀
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
愈“弱”愈水解,都“弱”双水解;
谁“强”显谁性,双“弱”由K定。
4.盐类溶解性表规律口诀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5.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口诀
化合多变一(A+B→C),分解正相逆(A→B+C),
复分两交换(AB+CD→CB+AD),置换换单质(A+BC→AC+B)。
6.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口诀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7.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需纯量代方程,单位上下要统一,摆布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化学实验现象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混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汽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本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在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
”的响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混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混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氨水:溶液变混浊。S2-+Cl2=2Cl-+S↓
60.向天然气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生成。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溶液紫色褪去。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The most popular courses